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18年全市平均降水量为378.3mm,折合水量74.7亿m3, 比多年均值少21.7%,与上年相比少27.6%。时空分布差异较大,降水主要分布在6~8月。
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降水量为372.4mm,与上年相比少30%,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3%;小凌河流域降水量为386.0mm,与上年相比少21.3%,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6%;老哈河流域降水量为322.2mm,与上年相比少35.3 %,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4.9%;青龙河流域降水量为565.1mm,与上年相比多3.8%,与多年均值相比多1.4%。
行政区分布:双塔区年降水量为340.5mm,与上年相比少41.2%,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9.5 %;龙城区年降水量为331.5mm,与上年相比少43.1%,与多年均值相比少30.2 %;朝阳县年降水量为375.0mm,与上年相比少29.6%,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5.1%;北票市年降水量为321.8mm,与上年相比少33.9%,与多年均值相比少32.4%;建平县年降水量为329.1mm,与上年相比少35.5 %,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4.9%;凌源市年降水量为517.3mm,与上年相比少4.7 %,与多年均值相比少2.2%;喀左县年降水量为422.4mm,与上年相比少22.7%,与多年均值相比少15.4%。
(二)地表水资源
1、地表水资源量 201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3868.6万m3,折合径流深42.5mm,比上年少30.0 %,比多年均值少42.8 %。流域分布:大凌河为54413.8万m3,比上年少34.2 %,比多年均值少44.2%;小凌河为10269.8万m3,比上年少33.6 %,比多年均值少55.3 %;老哈河为8839.8万m3,比上年少29.7 %,比多年均值少7.2 %;青龙河为10345.2万m3,比上年多14.7%,比多年均值少37.8%。
2、水库蓄水量 2018年末全市大、中、小型水库总蓄水量为56339.0万m3,比年初蓄水量71267.0万m3减少14928.0 万m3。其中白石水库年末蓄水量45767.0万m3,比年初减少15086.0万m3;阎王鼻子水库年末蓄水量4906.0万m3,比年初增加386.0万m3。菩萨庙水库年末蓄水量716.0万m3,比年初减少89.0万m3;元宝山水库年末蓄水量1085.0万m3,比年初减少150.0万m3;龙潭水库年末蓄水量1120.0万m3,与年初持平;白山水库没有蓄水;瓦房店水库年末蓄水量465.0万m3,比年初增加52.0万m3。32座小(一)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2280.0万m3,比年初减少41.0万m3。
(三)地下水资源
1、地下水资源量 2018年全市地下水资源量67835.7万m3。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48958.5万m3,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5019.5万m3, 山丘区和河谷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重复量6142.3万m3。流域分布:大凌河流域为47516.9万m3,小凌河流域为6519.1万m3,老哈河流域为8732.9万m3,青龙河流域为5066.8万m3。
2、地下水动态 2018年由于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呈下降状态。据观测站点统计:大凌河流域(40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21m,最大点为北票市常河营乡马窝铺观测井下降1.47m;老哈河流域(2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1m,最大点为建平县三家乡新爱里观测井下降0.22m;青龙河流域(6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0.12m,最大点为凌源市大河北镇观测井下降0.82m;小凌河流域(2个站点)地下水位平均下降1.32m,最大点为单家店乡梁家店站观测井下降1.97m。
据监测井观测资料统计:东官河北票市五间房乡五间房站上升0.03m,深井河建平县深井镇深井站上升0.35m,大凌河西支凌源市宋杖子镇西高杖子站下降0.39m,小凌河朝阳县羊山镇河东站下降0.66m,大凌河朝阳县木头城子镇西营子站下降0.85m,青龙河凌源市前进乡雹神庙站上升0.10m。
(四)水资源总量 2018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83868.6万m3,地下水资源量67835.7万m3,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重复计算量为43230.2万m3,全市水资源总量为108474.1万m3。 (全市各流域、各行政区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及水资源总量和地下水可开采量情况详见表1-1和表1-2) 。
二、水资源利用
1、供水量 2018年全市总供水量45640.0万m3。其中地表水供水量5097.9万m3,占总供水量的11.2%;地下水供水量39579.3万m3,占总供水量的86.7%;污水回用量962.8万m3,占总供水量的2.1%。在地表水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2663.7万m3,引水工程供水量1845.5万m3,提水工程供水量588.7万m3,分别占地表水供水量的52.3%、36.2%、11.5%。在地下水供水量中,所供水量全部为浅层地下水。
2、用水量 2018年全市总用水量为45640.0万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20680.9万m3,林牧渔畜用水量6858.7万m3,工业用水量5334.4万m3,城镇公共用水量2705.1万m3,居民生活用水量9350.7万m3,生态环境用水量710.2万m3。
流域分区用水量:大凌河37053.1万m3,小凌河2928.8万m3,老哈河3564.0万m3,青龙河2094.1万m3。
各行政区供、用水量情况见表1-3。
三、水质概况
在2017中,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白石水库坝前水质实施监测,监测项目为29项。2017年白石水库坝前断面年水质类别为Ⅲ类。
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在2018年对朝阳地区各市县9处排污口、大凌河、牤牛河、小凌河、蹦河、青龙河、老哈河、18处地下水水质、阎王鼻子水库实施监测。
(一)排污口水质
1.废污水排放量:
2018年分别于每季度一次对全市5个市县、9处排污口进行了水质监测。2018年全市入河废污水总量为5634.48万吨,其中朝阳市区3653.58万吨,凌源市581.13万吨,建平县709.56万吨,北票市526.65万吨,喀左县163.56万吨。(以上各市县废污水入河总量仅为所监测排污口计算量)。
2.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018年朝阳市所监测排污口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为2202.96吨。其中朝阳市区为1238.49吨,凌源市为178.56吨,北票市为133.88吨,建平县为569.06吨,喀左县为82.97吨。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全年氨氮排放量为300.78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854.41吨,总磷排放量为47.54吨、总氮(不计入污染物总量)排放量为1123.03吨。
(二)地表水水质
2018年按丰水期、枯水期分别对大凌河、牤牛河、小凌河、蹦河、青龙河、老哈河进行水质监测。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的Ⅲ类水标准,按单指标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
1.大凌河水质(1)哈巴气站以上(a)枯水期: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3倍,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0.01倍,氨氮超标3.2倍,总磷超标1.0倍,硝酸盐氮超标1.1倍,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b)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5倍,氨氮超标1.3倍,总磷超标0.05倍 ,硫化物超标0.3倍 ,硝酸盐氮超标0.8倍 ,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c)年度均值: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41倍 ,氨氮超标2.2倍 ,总磷超标0.5倍 ,硝酸盐氮超标0.9倍 ,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2)大城子站以上(a)枯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3)朝阳站以上(a)枯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2.牤牛河水质(九连洞站以上)(a)枯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3.小凌河水质(地点在朝阳县松岭门出境处)(a)枯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4.蹦河水质(地点在建平县二十家子镇十家子出境处)(a)枯水期:氟化物超标0.2倍,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c)年度均值:氟化物超标0.1倍,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5.青龙河水质(地点在凌源市杨杖子镇东河西河汇合处)(a)枯水期: 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
(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Ⅱ类水质。6.老哈河水质(地点在建平县果树队入境处)(a)枯水期: 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2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4倍, 氨氮超标1.1倍,水质类别为劣Ⅴ类水质。(b)丰水期: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1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1倍,氨氮超标0.5倍, 水质类别为Ⅳ类水质。(c)年度均值:高锰酸盐指数超标0.1倍,生化需氧量超标0.3倍,氨氮超标0.8倍, 水质类别为Ⅴ类水质。7.老哈河水质(地点在建平县哈拉道口出境处), (a)枯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b)丰水期: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c)年度均值:各项含量均未超标,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8.全年水质评价河长共301公里,Ⅳ类及劣于Ⅳ类水质河长86公里,占评价总河长28.6%;Ⅲ类及优于Ⅲ类水质河长215公里,占评价总河长71.4%。
(三)地下水水质
在2018年对各市(县、区)18处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即朝阳市内自来水公司(扣北和中山)、辽宁轮胎厂和北方机械厂水源地;北票市自来水第一公司水源地、北票自来水公司第二、三、木材厂水源地;朝阳县新县城、网户屯水源地;凌源市自来水公司和凌源钢铁厂水源地;建平县自来水公司、小平房水源地、乌兰和硕泵站、南霍家店;喀左县自来水公司及北公营子镇水源地。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的Ⅲ类水标准,按单指标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符合标准的占61.1%,主要超标项目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2018年全市水质超标的水源地为:
1.朝阳市区
辽宁轮胎厂水源地
(a)在7月份监测中,氟化物为1.55mg/L,超标0.6倍。
(b)在11月份监测中,氟化物为1.31mg/L,超标0.3倍。
2.凌源市
凌源自来水公司水源地
(a)在7月监测中,硝酸盐氮为28.5 mg/L,超标0.4倍。
(b)在11月监测中,硝酸盐氮为31.6 mg/L,超标0.6倍。
凌源钢铁厂水源地
(a)在7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708mg/L,超标0.6倍;溶解性总固体为1787.0mg/L,超标0.8倍;硝酸盐氮为23.0mg/L,超标0.2倍。
(b)在11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655mg/L,超标0.5倍; 溶解性总固体为1541.0mg/L,超标0.5倍;硝酸盐氮为27.1mg/L,超标0.4倍。
3.建平县
小平房水源地
(a)在7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665mg/L,超标0.5倍;溶解性总固体为1360.0mg/L,超标0.4倍。
(b)在11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670mg/L,超标0.5倍;溶解性总固体为1290.0mg/L,超标0.3倍。
4. 喀左县
公营子水源地
(a)7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545mg/L,超标0.2倍,溶解性总固体为1183.0mg/L,超标0.2倍。
(b)11月份监测中,总硬度为550mg/L,超标0.2倍;溶解性总固体为1269.0mg/L,超标0.3倍。
5.朝阳县
朝阳县新县城水源
(a)7月份监测中,硝酸盐氮为22.2mg/L,超标0.1倍。
(b)12月份监测中,硝酸盐氮为27.5mg/L,超标0.4倍。
(四)、水库水质
1.阎王鼻子水库
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2018年中,分别按枯水期、丰水期对阎王鼻子水库坝上水质进行了监测。监测中,按左岸、中心、右岸三条垂线,每条垂线根据不同水深,分上、下两点实施了监测,年内水库坝上水质类别为Ⅲ类(其中水库营养指标不参与水库水质评价)。
2.白石水库
在2018中,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白石水库坝前水质实施监测,监测项目为29项。2018年白石水库坝前断面年水质类别为Ⅲ类。
四、2018年重要水事
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省水利厅的支持下,朝阳市水利系统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等十六字治水方针贯穿工作始终,以省农建“大禹杯”竞赛为载体,持之以恒践行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全面完成了水务工作任务。
(一)、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良好
全市计划水利投资48639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8339万元,投资计划资金到位率98.4%。全年共完成投资48511万元,投资完成率99.7%。
(二)、农建“大禹杯”稳步实施
本年度完成节水灌溉项目15项,农业灌溉面积16.36万亩;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01万亩;建设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101个;完成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1982处和维修养护项429处;实施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座;对7类40处水利工程进行了91次质量监督检查,以良好成绩通过了水利部质量考核。在全省农建“大禹杯”竞赛评比中,朝阳市获得市级杯,五县(市)和龙城区分获县级、区级杯,朝阳市及北票市、龙城区均名列各杯赛等级第一名。
(三)、生态环境建设工作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加大对重点河段,敏感水域的日常巡查力度,实施了老哈河、根德营子河、下三家河等河段的治理工程。河长制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已初步形成,“一河一档”建设工作已全面启动,河长制信息管理系统已建成使用。市、县两级先后印发40个相关制度文件,设立公示牌1284块。全年市县乡三级河长巡河4923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2000余个。清理河道垃圾53.6万立方米,退耕还河生态封育面积4.62万亩。在水务系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中,本着“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原则,制定出台13项制度,开展11轮大排查,向市扫黑办移交案件3件。及时办结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转交市水务局问题8件。
(四)防汛抗旱成效显著
将防汛抗旱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压实责任,采取了一系列管用措施战胜了严重伏旱,成功应对了“7.23”、“7.24”、“7.25”强降雨,减少灾害损失1.2 亿元。
(五)、重点项目有力推进
配合省相关部门完成省重点输供水工程市域内工程建设的相关协调工作;继续推进朝阳市地方配套工程项目“净水厂及配水管网工程”前期工作,征占地工作已完成;全力开展建平、凌源供水工程前期工作,可研报告初稿已完成。
《朝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经朝阳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已由辽宁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通过,将于2019年5月1日起实行。
(六)、水利扶贫成果丰硕
市水务局积极抓好行业扶贫工作,紧盯脱贫销号“685”指标中的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推进水土保持和农田水利灌溉两项产业扶贫举措,移民和凌河部门主动寻找结合点向贫困村倾斜力量。全年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03处,解决了3.0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502人。完成贫困村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2万亩,水土保持治理面积1.81万亩。全年投入扶贫资金1.13亿元,获得了“朝阳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年底朝阳市4个县(市)成功摘帽。
(七)、全面完成水资源管理各项目标任务
1、强化目标考核、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分解落实了朝阳市2018年度水资源“三条红线”考核指标,并召开专门会议详细安排部署了各项考核任务、目标,并按时间节点要求加强了对各县(市)区考核目标管理,强化了日常监督指导检查。据统计,全市年用水总量为4.53亿立方米,低于计划用水总量6.07亿立方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88.89%,达到省下达的全年考核指标要求。经省水利厅考核,朝阳市2017年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再次荣获优秀等级。
2、狠抓节水载体建设、提高全社会节水效率
(1)、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创建。市水务局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总结前三批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第四批(22家)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向创建单位印发实施方案,明确节水型机构创建标准,采取宣传鼓动、业务指导、制度建设、筹资开展水平衡测试等多项措施帮助创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组验收。截止到2018年底,朝阳市共有200家市直公共机构达到节水型单位创建标准,创建率达到66.7%。其中:市直机关82家,已达到节水型机关77家,达标率为93.9%;事业单位218家,已达到节水型单位123家,达标率为56.4%,初步完成了水利部规定的节水型公共机构创建目标。
(2)、积极创建节水达标县。根据省水利厅安排部署,北票市和凌源市列入了全省首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为确保达标建设高质量完成,市、县水资源部门认真研究了县域达标建设标准、内容,制定了详细的创建工作方案,明确达标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创建工作中,市、县水资源部门实地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组织专家对两市创建成果进行审查及评估,经过两年创建活动,北票、凌源两市县域节水达标建设成果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
3、严格水污染防控、推进水环境改善
(1)、为加强水污染防治,打造碧水蓝天,进一步解决朝阳市水质性缺水问题,市水务局严把入河排污口审批与监管。根据水利部及省水利厅部署,制定了《朝阳市入河排污口优化布局和规范整治方案》,开展了全市入河排污口调查、登记、建档立卡等工作,经过现场调查核实,确定了36个重点入河排污口,分析查找了各排污口存在问题,并加大对私设、私排、直排等非法及不规范排污口取缔、封堵。
(2)、加强饮用水源地及水功能区水质监管。按照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市水务局强化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实施水源地隔离、综合整治、生态修复三大工程,建立一、二级水源地标志牌,公布监督电话。对白石水库、阎王鼻子水库两座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实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同时,由朝阳水文局每月两次水质采样化验,加强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监督检测,对省水利厅通报的超标水功能区,经市政府领导批示后,市水务局会同相关县(市)区水资源部门深入现场调查,查明原因后通报当地县级人民政府,并要求限期整改。经过不懈努力,近年来朝阳市重要江河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位居全省前列。